民之所系,执者先行。2022年,洛阳市瀍河区法院执行工作以推进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为抓手,聚焦规范执行,狠抓队伍建设,优化执行指标,做到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不断推进执行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22年洛阳市瀍河区法院执行质效位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其中,首执结案率、实际执行到位率、结案平均用时,均位于全市基层法院第一位,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李庆军式十佳办案团队”。
强化担当,推进机制改革
2022年以来,洛阳市瀍河区法院按照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要求,充分借鉴成熟经验,敢于先行先试,以智慧执行为支撑,全面落实执行权运行“规范化、智能化、标准化、公开化”。
去年4月底设立执行初次接待窗口和材料接收窗口,于5月初成立卷宗管理中心,归属于执行指挥中心统一管理,全面实行以“电子化卷宗材料”为核心的执行案件流转模式。
“有什么不懂直接就能在窗口找到执行法官,给我们这些当事人吃了颗定心丸。”来申请执行的当事人,对初次接待窗口赞不绝口。
此外,洛阳市瀍河区法院执行局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工作思路由“办案”向“办事”转变,大力改革执行指挥中心工作职责,明确执行局三十余项事务由执行指挥中心负责。
根据事务集约事项内容不同,执行指挥中心分为文书制作组、财产查控组、保全组、执行异议组、速执组、综合组、卷宗管理中心等,确保执行团队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办案。系统化整合执行工作力量,严格按照执行员主导下的团队化运行模式,建立5个执行团队,分别设置速执团队、终本团队、财产处置团队、营商环境团队、刑事涉财产执行团队等,实现“简案快执,难案精执”,全面推行繁简分流、事务集约的执行权运行机制。
“我们是改革的实践者,更是改革的受益者,构建破解执行难长效机制,我们还可以做更多。”洛阳市瀍河区法院执行局负责人王根虎这样说道。
主动作为,服务中心大局
“不是你们一直努力,我可能真的不相信他们有能力‘起死回生’。你们给了我们信心,我们愿意和解,再给对方一次机会。”
这是一起金融借款纠纷,申请执行人为洛阳某银行,被执行人是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仔细调查之后,执行法官发现,被执行人正在建设一个房地产项目,资金十分紧张。如果这时候强制执行,该公司将要承担停工的巨大风险,还会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被采取失信、限高等措施,从而陷入更难寻求到新的资金支持项目建设的恶性循环,正在开发建设的楼盘也极有可能成为烂尾楼,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结果。
如何达到双方之间的平衡点,成为了执行团队的一大难题。“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能不能让申请执行人亲身实地到现场看看?让对方相信被执行人是有偿还能力的。”无数执行经验的积累,让执行法官迅速找到了突破口,在执行法官的力邀之下,申请执行人到被执行人建设工地进行了实地察看,最终促成双方顺利和解。
近年来,洛阳市瀍河区法院主动作为,妥善处置群体性纠纷。院党组全力支持执行工作,针对敏感重点案件,主动争取瀍河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集中协调解决,推动案件办理。同时,在执行中坚持善意文明的执行理念,对涉营商环境案件慎用强制措施,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正常经营和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勇毅前行,持续为民服务
“让群众能在执行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是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实效,去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就是要让群众把他们的合法权益摸得着、攥得紧。”洛阳市瀍河区法院执行局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践行为民宗旨,从群众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努力用心、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新年伊始,洛阳市瀍河区法院执行局成功执结一起长达12年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
该案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历时12年。申请执行人常某等四人与被执行人洛阳某医院因为该起纠纷常年奔波于法庭内外,年近八十的当事人常某和子女更是在纠纷中受到极大精神伤害。为了化解矛盾,执行法官多次上门沟通、核实情况,在双方之间协商调解方案。最终这起长达12年的纠纷在春节前夕得到圆满解决。
开启新的征程,洛阳瀍河区法院执行局将进一步健全执行长效机制,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执行公信力、当事人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加强执行队伍建设,依法、规范、公正、高效、善意、文明执行,促使执行工作再上新台阶,让申请执行人的“纸上权利”兑现为“真金白银”。
作者:图文:张盈盈 李穆